白露前后隐藏在养殖背后的“杀手”

2021-09-11

在水产养殖中,泛底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现象,一年四季都可发生,但常见于夏秋季节,这主要归结于夏秋季节的主要养殖特点:投饵率高、粪便残饵多及天气易多变等,并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引发泛底。现在正是泛底现象多发的时候,当池塘发生泛底后,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措施,则会导致养殖水环境发生变化,如池塘水混、缺氧、水质化学指标突然升高(氨氮、亚硝酸盐等)、有害病菌大量滋生繁殖等,增加养殖动物发病几率。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,造成池塘泛底的因素有哪些?若发生泛底现象该如何处理?


一、引发池塘泛底原因

1、暴雨导致泛底

这种情况较为常见,当遇到暴雨及连续降雨时,池塘表面张力的变化会使上下层水体流转混合,同时也会带来表层水温度下降,导致上下层水体发生对流现象。以上现象会把沉积在池底的残饵粪便、动植物尸体等有害物质带到水体中,导致水体浑浊,耗氧增加。

2、温度骤变

水的密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,因此当遇到昼夜温差大时,池塘上下层水交换受阻,易致水体分层。主要危害是上层水体溶氧无法顺畅进入池底,导致池底缺氧。这种情况多见于夏秋交换时节。

3、藻相单一,不稳定

池塘中的藻类过于单一。当秋季来临时光照时间逐渐减少,光照强度降低,藻类光合作用逐渐减弱,导致水中溶氧分布不均匀,如果遇到天气突变很容易发生倒藻现象。

4、底质差

经过夏季长时间的饱和投喂,池底沉积了大量的残饵粪便,如果这期间底改工作不彻底、不及时的话,池底物质经微生物分解成大量的亚硝酸盐、硫化氢等有害物质,容易造成中毒及应激反应。

5、增氧机搅动

池塘中的增氧机,在搅动水体增氧的同时,也会让池底的有害物质进入水体中,在水体溶氧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有效促进有害物质的分解。当机械增氧不足以满足时,就很容易造成泛底现象。


二、泛底的危害

1、造成水体缺氧

当池塘出现泛底后,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把底部的有害物质带到水体中,增加耗氧,造成池底缺氧。如果在夜间出现泛底,一旦增氧不及时,就有可能造成泛池现象,出现重大经济损失。

2、造成水体浑浊

泛底后,池塘中的有机质如果不做处理的话不容易沉降,悬浮在水中,造成水体发、透明度低,水面有大量气泡等现象。如果是出现在小龙虾或河蟹养殖塘,可能会出现池塘中的水草挂脏等现象。

3、增加养殖对象发病几率

一旦池底有机质出现大量上浮时,在泥底中的大量有害病菌及有害化学物质(氨氮、亚硝酸盐)进入到水体,增加养殖动物的发病几率。

三、预防措施

以上所列出的关于引发泛底现象的原因及危害,从中可以看出只要在养殖过程中做好水质稳定、合理增氧、勤改底这三项主要工作,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泛底现象的发生。

1、稳定藻相

首先要了解清楚池塘中哪些藻类占据优势,一般来说藻类的生长周期约7-10天,可根据水色来判断何时补充添加,定期向水体中添加“硅藻”或“球藻”进行稳水。


2、定期补充有益菌

池塘定期补充菌种,可以有效净化水质,降低池底氨氮、亚硝酸盐及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积累,促进水体的氮循环,保证池塘底质稳定。如定期使日升昌超爽,能够大大降低池塘内有机质的污染。

3、勤改底

在如今高密度养殖形式下,塘底很容易出现因投喂量过多而导致的坏底现象,尤其是在夏季温度高的时候,池底更加容易出现该情况。因此,可以定期护底3号进行改底,促进池底有害物质的氧化分解,降低遇到泛底时所带来的危害。


4、合理增氧

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增氧机,把握使用增氧机的时机,坚持晴天中午开、阴天清晨开、连绵阴雨半夜开的原则,适时根据水质情况灵活调整,对于改善池塘水环境有极大帮助。

5、常解毒

适时观察水面情况,如遇到有泡沫、油膜或水色过浓时,可使用解毒100,及时解除水体中有害毒素。

本周热议
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要求 进一步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 1
五月份水产养殖常见疾病预警方案 1
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
2019年11月18日国内玉米、大豆、小麦价格行情 1
渔知道—水产人专属的学习互动云服务平台 1
国家淡水水产种质资源库和国家海洋水产种质资源库获批建设 1
全国严查水产药残,你准备好了吗? 1
11月到来!水产养殖管理重点应该放在哪里? 1
五月份水产养殖常见疾病预警 1
省委农办主任、省农业农村厅申延平厅长到省水产科学研究院调研 ——指导“云智渔·渔业物联网云服务平台”建设 1

微信扫码关注渔知道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