池塘出现返底,你该如何应对?

2019-07-26

水生动物养殖池塘返底是养殖过程中很常见的问题,却又比较容易被忽视。池塘发生返底后,会导致养殖水质发生变化,从而引发一系列病害问题,如池塘水浑(如图所示)、缺氧泛池、增加水生动物发病几率等。那么,造成池塘返底的原因有哪些?我们应该如何降低返底的危害。下面是一些有关方面的说明,供大家参考。

一、引发池塘返底的原因

1、上下层水体温差大,水体对流

当池塘水温在4℃以上时,随着水温的升高,水的密度逐渐降低,反之水的密度越大。所以当池塘昼夜温差大,夜间上层水温明显较白天降低时,底层水温高于上层水温,会引起水体对流,造成池塘底部有机质上浮。此种情况多见于每年的季节交替时候。

2、风浪过大、暴雨

风浪过大时或暴雨的冲击,会使池塘表面水受到力的作用引起上下层水体流转混合;同时暴雨会促使池塘表层的水温急剧下降,导致上下层水体对流。把原来沉积在池底的残饵粪便、动植物尸体等有害物质搅起,导致池塘生物耗氧量上升,造成水质败坏。

3、机械搅动

如池塘内的叶轮式增氧机或涌浪式增氧机,搅水和提水能力都比较强,打开后可以让底层的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内,增加耗氧量,当池塘溶氧充足时,也可以促进有害物质的分解;加水时,水管方向不恰当时,也会导致返底现象的发生,所以开增氧机的时间和池塘管理的细节操作也是至关重要的。

二、返底的危害

1、造成池塘缺氧

池塘出现返底后,底部有机质被带到水体中,增加耗氧,造成池塘缺氧,特别是夜间返底后,如果不及时开增氧机增氧,池塘就会因缺氧出现泛池现象,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。

2、增加水生动物发病几率

池塘底泥是细菌和寄生虫生长繁殖的温床,一旦池塘底部有机质出现大量上浮时,池底的有害菌和寄生虫随之进入水中,增加了水生动物发病的几率。

3、引起水浑

季节交替时,返底比较常见,温差变化大,返底频繁,导致池塘内有机质不易沉降,悬浮在水中,此时易导致鱼虾蟹池塘水浑,同时虾蟹池塘水草挂脏等问题。

三、如何减少返底带来的危害

当池塘底部的有机质积累过多,此时出现返底才会给池塘带来大的危害,所以减少返底危害的关键在于减少池塘底部的有机质污染问题。

1、多增氧

多开增氧机,特别是晴天的中午,开2-3个小时,此时池塘上层的溶解氧比较高,打开增氧机时既能将上层高溶氧的水打入到池塘底部,同时还可以将底部的残饵粪便、有机质等搅入水体,在高溶氧的条件下氧化分解,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。

2、勤改底

底泥中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质,例如残饵粪便、致病菌、寄生虫休眠卵等,定期使用改底药物,利用改底药物的氧化性,促进池塘底部有害物质的氧化分解,减少有机质的积累,降低返底时的危害。

3、定期补充有益菌

正所谓“低产培藻,高产培菌”,池塘定期的补充菌种,可以净化池塘水质,减少池塘内有机质污染,促进池塘的氮循环,保证池塘水质、底质的稳定。

四、池塘出现返底时如何处理?

池塘一旦出现返底,此时池塘已经表现出不好的现象,例如池塘水浑、虾蟹水草挂脏、缺氧浮头等。出现问题时及时增加池塘溶解氧分解水体中的有机质,及时补肥补菌,不仅有效的改善水浑、还可以解决水草挂脏等问题,但还是建议以预防为主。









本周热议
郑州市惠济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1
2021.4.3河南苗种供求信息 1
鱼吃料不好,厌食的几个原因! 1
郑州市中牟区域鮰鱼疫情调查分析 1
水温是水产养殖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,持续阴雨和暴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1
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要求 进一步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 1
五月份水产养殖常见疾病预警方案 1
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
2019年11月18日国内玉米、大豆、小麦价格行情 1
渔知道—水产人专属的学习互动云服务平台 1

微信扫码关注渔知道公众号